关于印发《贯彻<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 作者:广元生态渔业 | 发布时间: 2020-03-04 | 1585 次浏览 | 分享到:

农业农村厅 生态环境厅 自然资源厅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厅 科学技术厅
经济和信息化厅 商务厅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关于印发《贯彻<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
(州)农业(农牧)农村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科学技术局、经济和信息化局、 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银保监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 主要目标
       
2022年,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生产空间布局得到优化,优质水产品市场供给保障能力得到加强,水产养殖主产区规模化养殖场实现尾水达标排放,优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基本形成。新建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2个、总数达到33个以上,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450个,健康养殖示范面积达到68%以上,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到2035年,水产养殖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养殖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健全,养殖尾水全面达标排放,产品优质、产地优美、装备一流、技术先进的养殖生产现代化基本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按照规定全面出台省、市、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统筹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稳定水产健康养殖面积,保障养殖生产空间。严格控制限养区养殖规模。将法律法规禁止养殖以及水域环境受到污染不适宜养殖的区域划入禁养区,撤出和转移禁养区内的养殖设施。完善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严格限制养殖水域滩涂占用,严禁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用途。(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
       
(二)优化养殖生产布局。推动水产产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生态类型相匹配,水产产业要素投入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相衔接。平原地区以池塘为基础,以名优品种为重点,打造水产产业的优势和集中发展区。丘陵地区以池塘及大水面为基础,以地方特色品种为重点,打造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攀西地区发挥光热资源优势,打造特色苗种繁育基地。盆周山区及西北高原地区发挥冷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特色冷水鱼产业基地。稻田资源丰富的地区,注重差异化发展,建立各具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
       
(三)拓展养殖空间。坚持宜渔则渔原则,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流水养殖、设施渔业及循环水养殖等。稳定池塘养殖规模,加快推进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提高养殖生产能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实现以渔促稻、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发挥水产养殖生态修复功能,鼓励在湖泊、水库等水域发展不投饵的生态养殖与增殖渔业,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增加渔业碳汇,发挥渔业生态修复功能。加强城市水系、景观及农村坑塘沟渠整治,放养景观品种,修复水生生态系统,美化水系环境。(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
       
(四)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示范县创建,推广池塘内循环、池塘间循环、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增殖渔业等多种形式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发展健康养殖。积极推广使用绿色安全的微生态制剂,倡导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推广疫苗免疫,推进水产养殖用兽药减量行动。合理控制单产,提高产品品质。实行养殖小区或养殖品种轮作,降低传统养殖区水域滩涂利用强度。科学确定养殖容量和品种,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水域养殖规模,坚决取缔施肥养鱼和非法网箱养殖,科学调减公共自然水域投饵养殖,鼓励发展不投饵的生态养殖与增殖。以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质超标的控制单元等区域为重点,依法拆除非法的网箱养殖设施。(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
       
(五)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提升池塘养殖装备水平,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支持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探索建立养殖池塘维护和改造长效机制。鼓励水处理装备、养殖产品收获装备等关键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智慧水产养殖,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开展数字渔业示范。促进现代渔业生产、管理、服务、销售高度智能化,提升智慧渔业管理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科学技术厅)
       
(六)推进养殖尾水及废弃物治理。执行国家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有关规定,加快推进养殖节水减排,鼓励采取进排水改造、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稻渔综合种养等技术措施开展规模化养殖场尾水处理,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加强养殖尾水监测,规范设置养殖尾水排放口,落实养殖尾水排放属地监管职责和生产者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依法开展水产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推进网具、饲料包装袋、药品包装等养殖生产副产物集中收置和资源化利用。实施病死养殖水生动物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加强网箱拆除后的废弃物综合整治,恢复水域自然生态环境。(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
       
(七)完善养殖生产经营体系。以培养养殖大户和家庭渔场为重点,扶持壮大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产业联合体,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水产养殖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养殖户与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有机衔接。(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渔业新型业态,推动水产养殖、物流、加工、休闲等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积极发展餐饮、垂钓、水族观赏、渔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多种休闲业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传统渔文化为根基,以捕捞及生态养殖水域为景观,打造休闲渔庄。深入开展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鼓励发展订单销售、电商等新型营销业态。支持开展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平台建设,积极引导水产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加工保鲜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完善多渠道渔业产业融合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工商资本开展渔业产业各环节服务,全面提高渔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实施水产养殖品牌战略,培育全国和区域优质特色品牌,鼓励发展新型营销业态,引领水产养殖业发展。(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九)规范种业发展。实施渔业种业提升工程,构建现代化良种研发繁育体系,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提高良种覆盖率。完善水产苗种生产许可管理,严肃查处无证销售,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完善种业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水产种质资源库和保护区建设,开展水产保种育种研究,建立水产种质保育种基地,加强我省珍稀特有鱼类开发与利用。加强水产原种保护,强化水产苗种和种质资源进出口监管。强化水产苗种进口风险评估和检疫,加强水生外来物种养殖管理。(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科学技术厅、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十)加强疫病防控。落实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开展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和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测报,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健全渔业官方兽医队伍,设置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申报点,实现水产苗种主产区苗种产地检疫全覆盖,为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建设打好基础。加强渔业乡村兽医备案和指导,壮大渔业执业兽医队伍,加强水产养殖用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减少疫病发生。(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
       
(十一) 强化投入品管理。严格落实饲料生产许可制度和兽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质量监管,开展渔资打假等宣传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行为,引导养殖户正确选购使用水产投入品。将水环境改良剂等制品依法纳入管理。依法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强化水产养殖用药指导,加强对水产养殖投入品的质量监测和使用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用药和违法使用其他投入品等行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十二)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职责,落实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大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力度,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推进检打联动,保证阳性样品生产单位的执法查处率达到100%,确保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加快推动养殖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养殖水产品追溯体系,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实施有效监管。加快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推进标准化生产和优质水产品认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快知名水产品牌培育,加大川鱼品牌推介宣传力度。(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厅)
       
(十三)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生态健康养殖管理制度和标准,强化普法宣传,增强养殖生产经营主体遵法守法意识和能力。加强水产养殖监管与执法,强化执法队伍和装备设施建设,健全执法检查和执法督查制度,严肃追究失职渎职责任。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的执法检查。加大养殖水域污染风险预警和防控,及时调查处理渔业水域污染和环境破坏事故。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犯罪行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厅)

       (十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开展对外水产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鼓励推广人员参加各类援外活动。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和支持渔业企业开展国际认证认可,鼓励参加各类展销活动,扩大我省鱼子酱等名优水产品影响力,促进水产品国际贸易稳定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学技术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商务厅)
       
三、保障措施
      
(十五)严格落实责任。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要严格执行涉渔法律法规,落实好强渔惠渔政策,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评价内容,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绿色发展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支持有关项目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积极落实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支持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和水产信息化建设。科技部门要支持现代水产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创新平台(基地)建设。自然资源部门要落实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用地政策,推动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与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相结合。商务部门要支持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部门要认真落实好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促进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全面提高监管和服务能力,不断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推进现代水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厅、科学技术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商务厅) 
       
(十六)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引导、生产主体自筹、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支持水产养殖绿色发展项目,将生态养殖有关模式纳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探索金融服务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方式,创新绿色生态金融产品。推出与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紧密结合的担保产品,破解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领域融资难题。积极配合和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的建立,积极宣传相关融资政策,疏通新型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水产养殖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责任单位:财政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 
      
(十七)强化科技支撑。组织开展品种培育、健康养殖、病害防控、营养与饲料、精深加工等产业技术研发,构建现代水产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组建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搭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水产科技创新转化平台(基地)。加强新型职业农渔民培训、官方兽医(渔业)培训、水产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增强农渔民技能水平,全面提升渔业从业人员素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进机械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领域中的应用,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推动水产产业发展逐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科学技术厅、经济和信息化厅) 
        
(十八) 完善配套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水产养殖保险,对地方财政给予参保养殖户保费补贴的,省财政按规定对市(州)、县(市、区)政府给予奖补,切实提升渔业抗风险能力。将养殖水域滩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做好相关规划的衔接。支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和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用地,落实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用水用电优惠政策。依法保护养殖者权益,稳定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关系,依法确定承包期。完善水产养殖许可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依法保护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权利,对因公共利益需要退出的水产养殖,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渔民生产生活。(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厅、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

农业农村厅   生态环境厅  自然资源厅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厅 科学技术厅

 

经济和信息化厅 商务厅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

 

2019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