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而为 乘势而上 推动白龙湖亭子湖大水面生态渔业成势见效
来源:原创 | 作者:广元生态渔业 | 发布时间: 2021-06-15 | 1093 次浏览 | 分享到:

依托资源借势而为  探索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之路

       白龙湖、亭子湖(以下简称“两湖”)是嘉陵江流域水电开发在广元市境内形成的两个人工湖泊,总面积188.8平方公里,总库容67.7亿立方米,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和沿湖近70万城乡居民的饮用水源地,白龙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Ⅰ类标准,亭子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两湖”生态资源禀赋独特,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条件得天独厚。
       
近年来,广元市委、市政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生态立市”总体思路,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先后出“重拳”开展网箱拆除、船只征收、湖面违规筏钓平台取缔等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拆除“两湖”网箱1.5万口、取缔违规垂钓平台400余个,征收处置船只1700余艘,为嘉陵江生态保护和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充分利用“两湖”优质水资源,避免资源闲置浪费,通过外出学习考察,2016年广元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在“两湖”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始探索大水面“人放天养、自然生长”模式发展有机渔业,通过投放鳙鱼、鲢鱼等滤食性鱼类,使其融入水体生态系统自然生长,既改善水体质量,又提高鱼的品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同时为了妥善处理“大水面”与“小生产”矛盾,防止过去“一家一户”粗放经营、无序竞争,2016年8月,广元市人民政府和沿湖苍溪、剑阁、青川、利州、昭化五个县区人民政府合股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广元市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渔业公司”),对库区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实行“统一投放、统一捕捞、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分配”的发展模式。企业发展生态渔业的经营性收入,全部用于库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困难群众救助,专款专用促进库区居民脱贫奔康。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大水面生态渔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2016年以来,国家、省、市各层面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国家和省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9〕28号),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林草局印发《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川农函〔2020910号),以及国家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市层面出台了“两湖”《规范渔业经营秩序通告》《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广元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垂钓管理暂行规定》,编制了《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颁布了第一部地方法规《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保护条例》,成立了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推进机构,为生态渔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撑和组织保障。市渔业公司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渔业发展之路,抢抓政策机遇,主动担当作为,确定以“一心、一轴、两线、两关”的发展思路,即以品牌建设为中心,以成鱼捕捞为传动轴,守住安全生产红线,抓住渔业管护主线,严把入库关,过好销售关,构建公司管理体系,加快基地建设步伐,“两湖”生态渔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生态养殖标准技术基本建立。建立生态渔业养殖标准体系,从养殖环境、苗种投放、养殖过程、鱼病防控、起捕储存、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两湖”设立禁渔期和禁渔区,实行捕捞限额制度,经主管部门批准后,集中统一捕捞。实施围栏养殖,规划围栏养殖约5万亩,有效预防洪水造成渔业资源流失,降低生产本和捕捞难度。探索改进捕捞方式,基本形成掌握了一套以“赶、拦、刺、张”联合渔法和脉冲拦鱼技术为主,配合围网捕捞和有机鱼静养技术相结合的捕捞方法,捕捞生产基本实现正常化。
      
 强化苗种培育科技支撑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聘请中科院水生所、上海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专家教授6人为技术顾问,定期开展渔业技术指导服务。以广元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和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鱼类增殖放流站为苗种繁育核心区,以各县区已建水产养殖场为苗种培育骨干区,以中小型水库、山坪塘、溪沟河湾为苗种培育补充区,依托科技力量建立苗种繁育、培育三级标准化基地,建成苗种一级核心繁育基地500亩、各县区水产养殖场二级培育区6000亩、中小型水库、山坪塘溪沟河湾三级培育区10000亩,建成“两湖”苗种定点生产单位15家。苗种基地年均繁育名优鱼50万尾,培育滤食性鲢鳙鱼种2500万尾,加快实现苗种培育、投放自产自销。截至2020年底,累计投放不同规格鲢鳙鱼种以及适钓品草、鲤、鲫鱼307万斤810余万尾,投放长吻鮠、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华鲮、岩原鲤等5个名优鱼种160万尾,为生态渔业持续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施“渔民上岸”转产工程。“两湖”786艘原持证合法渔船全部退捕转产,并采取“三个一”进行妥善安置,即一部分船主被招聘为公司员工,从事渔业管护、垃圾打捞,生态捕捞等工作,一部分成为公司水产品经销商,批发零售“两湖”水产品,一部分上岸发展池塘及稻渔综合种养、垂钓平台、渔家乐等相关产业。进一步理清明确生态渔业发展各级部门、乡镇职责,建立联防联控共管机制,公司成立库区管护站9个,采取以“公司管护+部门执法+刑事司法+群众监督”的管护模式,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维护正常渔业秩序。
       
推动业态融合发展。探索渔旅、渔体、渔农融合路子,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打造休闲垂钓、农(渔)家乐、涉渔赛事等业态,累计建成沿湖渔家乐(民宿)300余家,规划设置自然休闲垂钓区15处钓位2400余个,休闲垂钓产业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大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营销,连续举办2“两湖”生态有机鱼捕捞节、6次国家(省级)搏鱼大赛、垂钓大赛及沿湖区域其他体旅活动,在沿湖乡镇连续举办生态有机鱼烹饪培训班10余期,培训1000余人次,已形成搏鱼大赛、捕捞节、舟钓赛等节庆品牌,年均吸引游客1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00万元。
       
品牌营销初见成效。依托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品牌,加大有机品牌创建,有机认证品种累计达到8个,“两湖”有机鱼连续五年通过有机认证,荣获“四川省优质品牌农产品”。统一“白龙湖”生态有机鱼品牌,成功注册“白龙湖”有机鱼商标。扩大内外交流,市渔业公司成功加入四川省水产学会、四川省渔业协会、四川省食品饮料产业协会、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等,被评为“广元市质量品牌建设优秀示范单位”。坚持线上线下营销模式,立足本地,辐射成渝、陕甘、川南等周边市场,成都、重庆、德阳、绵阳以及省外兰州、汉中等市场逐步建立,建成品牌经销商30余家、餐饮店70余家。紧抓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大力开拓成渝市场,成立市渔业公司驻成都办事处,打通联结成都市场“最后一公里”。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合作,多点发力开拓线上市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两湖生态有机鱼”知名度逐步显现。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增收。把与地方签订鱼苗产销合同作为渔农融合增收致富的途径,与15家沿湖群众水产养殖户签订鱼苗购销协议,年带动群众增收240余万元。市渔业公司用工优先招聘原持证渔民、沿湖困难群众进入公司管护队、捕捞队,现已解决原持证渔民和涉渔群众100余人就业。市政府出台了《生态渔业经营收益分配使用暂行方案》,公司经营所得收益按市、县区投资比例进行分红,设立库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困难救助、发展特色产业、小额贷款贴息、发展集体经济、湖区污染治理补贴和解决移民就业补助,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2019年已实现第一次利润分配200万元。

加快成势见效  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

       随着国家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以及市民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生态有机鱼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两湖”生态有机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下一步,市渔业公司将紧抓国家、省市层面鼓励支持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政策机遇,以项目投资为抓手,以生产经营为核心,着力在“提高捕捞量、打响品牌、占领市场”上狠下功夫,加快构建种苗培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储运销售、休闲垂钓、渔旅康养等全产业链,全面加强公司管理,高质量推动生态渔业快速发展,力争3-5年时间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生态有机鱼产业基地。